TG不只一種!2015發表的TG-870二手開箱兼實拍~



主打防水防塵防摔防震.....防無聊(誤)的TG系列向來就是潛水/水域戶外活動愛好者最常使用的隨身口袋相機,其熱門程度在水肺潛水圈幾乎是人手一台,而且買防水殼等周邊配件沒在客氣手軟,廣大市場需求就算品牌易主改名後TG系列依然默默的用差不多的規格發展到了第七代:TG7.....

But,這次我要開箱實拍的相機並不是TG嫡傳系列,而是目前已經停產絕後的旁系代表:TG-870


約莫是2016當年,OM還叫做Olympus時候,旗下不可換鏡頭小相機Stylus系列中具備多防能力的Tough家族有三位成員,分別是嫡傳TG-4、運動攝影機TG Tracker以及我剛入手的Vlog自拍機TG-870 

▲從日本來的包裹果然很用心包裝,花點代購費用很值得 

9月那時看到臉書潛水裝備區有人出售TG-870跟防水殼,好奇從網上找了相機相關資料,不找還好一看竟然發現TG-870其實很強,部分功能甚至強過嫡傳TG4!心中小惡魔理所當然的蠢蠢欲動,身為拍照潛水多年的中毒潛水員說甚麼都要拿下這台絕代小相機。

▲打開包裝後就是完整的相機+原廠防水殼套裝組合,除了被航空貨運認定為違禁品的小條矽油以及怎樣都不給運的隨機原廠電池,網拍上所有配件全數到齊,早知道就請賣家把矽油電池都留著,再殺個價。 


很可惜跟臉書賣家相約面交時間正好碰到他要出國2星期而且家人無法代為交易,等賣家回國隔天再約卻得到相機已經售出的回覆......[微冷笑](這故事有點眼熟對吧),好!我再找就是....。在台灣拍賣遍尋不著品像好的870之後我決定去日本Y拍找找,結果皇天不負苦心人、就讓我找到了同樣是白機身而且品像更好的機+殼組合!迅速註冊代購所需資料、透過代購出價2次(日本Y拍不接受海外下標)等結標加上空運報關時間(要先申請好報關實名認證)大約20天就寄到手上了。[冷笑]

▲紅色帶矽膠管的是防水殼手繩,有別於TG系列的紅色單手織帶,870附的是黑色白縫線織帶,防水殼配件如果少了光纖插座(畫面中下)我就不會買,因為這個小東西很難找,說明書是日文也沒差,早在收到相機前我已經讀完中文說明書pdf檔

▲PT-057原廠防水殼超新一點刮痕都沒有,仔細看螺絲或金屬部件應該沒下過水.....方形鏡頭外框擺明了不讓你外接東西,這是非嫡傳的宿命(但我怎會屈服,改裝是一定要的阿

▲背面按鈕佈局跟TG4的殼幾乎一模一樣,說不定背蓋還共用

▲賣家評定機況為B,我怎麼看都是95成新.....

▲雖然廣角端沒有正統TG的F2.0大光圈,但5倍光學變焦、等效焦段21-105鏡頭那怕最新的TG7(25mm)也沒有啊!第一次見到廣角端等效21mm起跳的三防隨身機,這也是我無論如何都要收870的主因,比Super更強的叫Ultra,直接印上Ultra Wide還加框就是霸氣!

▲正宗Tough家族才有的烙印字樣,防震防水條件直接寫給你看,機齡有點老了我可不會裸機帶下水,尤其我都下海水。

▲相機正面右下角比TGX多設計了一個機身同色按鈕,既可以當成螢幕上掀自拍時的第二快門钮,也能在選單中被指定成某項功能開關,拿到相機第一時間我就改成微距模式開關(因為很少自拍,而且微距功能是我非買870不可的第二要素),仔細看防水殼正面照片,PT-057也能支援水下殼外這顆按鈕操作喔!超細心阿

▲機頂機構由左至右分別是:微凸起的鏡頭外框、左右收音麥克風、電源開關(一條線指示燈)、快門按鍵、變焦撥桿

▲側蓋打開是很大顆的USB傳輸/充電孔、薄片餅乾電池、SD卡槽還有HDMI輸出口,無論是不是裸機下水記得都要檢查蓋子邊緣有沒有灰塵沙粒或毛髮。

▲螢幕前翻之後就能看到相機型號產地還有滿滿的認證資訊。

▲870的控制方式跟同時期的TG4差不多,都是典型的小DC操作邏輯,模式轉盤中除了P模式可以自由選擇色彩、白平衡、曝光補償、ISO閃燈等條件,其餘模式都為初學或不懂相機操作者設計

圖像式識別雖然方便但或多或少都會限制某些或某項條件不讓你動,缺少對應外接閃燈更方便的A或M模式,就連曝光補償都要進選單有點可惜,至於TG5之後才有的4K錄影、RAW檔拍攝我個人倒是不太在意.... 寫了那麼多意見,接下來終於可以看看實拍結果,以下照片都是870的直出jpg無修正XD,拍得不好請小點力鞭我,拜託~

▲這幾天恰好有Z50II發表,TG870廣角端的變形量.....嗯嗯,看在水下也能有28mm攝角我就收下吧。焦段4.2mm、1/40s、f3.9、ISO125、-2.0EV、自動白平衡

▲不如就利用這變形量督近一點拍拍大頭貓大頭狗....或是大頭車.....orz 焦段3.7mm(21)、1/30s、f3.5、ISO125、0.0EV、自訂白平衡

焦段3.7mm(21)、1/25s、f3.5、ISO125、0.0EV、自訂白平衡

▲焦段7.5mm(42)、1/25s、f5.2、ISO125、0.0EV、自訂白平衡

▲焦段4.2mm(23)、1/15s、f3.9、ISO125、0.0EV、自訂白平衡 除了21mm廣角,讓我愛不釋手還有TG870幾乎變態的微距近拍能力,未開啟微距模式時全焦段都能有10公分最近對焦距離(身為不可換鏡DC當然從鏡頭前緣算起)

▲焦段8.7mm(47)、1/13s、f5.2、ISO125、0.0EV、自訂白平衡

▲焦段8.7mm(47)、1/15s、f5.2、ISO125、0.0EV、自訂白平衡 這張焦段跟上一張一樣你沒看錯,相機的位置也沒變,因為超高解像變焦功能在焦段不變的前提下又拉近(放大)主體,畫質有點變虛就是

▲焦段8.7mm(47)、1/6s、f5.2、ISO125、0.0EV、自動白平衡 應該是手抖所以很模糊

▲焦段8.7mm(47)、1/30s、f5.2、ISO1600、0.0EV、自動白平衡 ISO拉高、快門終於可以快一點沒那麼糊

▲焦段4.2mm(23)、1/5s、f3.9、ISO400、-1.0EV、自動白平衡 超微距模式下焦段從4.24 ⾄ 8.7 mm (24-47)都能對焦到 1公分 ⾄10公分範圍,拍廣角微距是可行的,但鏡頭外框容易在被攝主題上遮住光線造成陰影

▲焦段8.7mm(47)、1/125s、f5.2、ISO125、-2.0EV、自動白平衡 看來在此焦段擁有最好的放大率,可惜畫面四個角落色散/像差明顯,畫質劣化比TG4遜色

▲焦段8.7mm(47)、1/100s、f5.2、ISO800、-0.7EV、自動白平衡

▲焦段8.7mm(47)、1/80s、f5.2、ISO800、-0.7EV、自動白平衡

▲焦段8.7mm(47)、1/10s、f5.2、ISO400、-0.7EV、自動白平衡

▲焦段8.7mm(47)、1/6s、f5.2、ISO400、-0.7EV、自動白平衡

▲焦段4.2mm(24)、1/8s、f3.9、ISO400、-0.3EV、自動白平衡

▲焦段8.7mm(47)、1/40s、f5.2、ISO400、-1.3EV、自動白平衡+戲劇性的色調

 TG870如果有下下代最好可以比照TGX有A或M模式,曝光補償放在方向鍵上,加入RAW檔拍攝,當然新處理器和4K錄影也要補上,有機會我再借TG7拍來比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科技成犬布丁狗來了! Citroen Berlingo 短軸五人座 XTR Modutop 12度低溫試駕

小鍋也能享用真原味,2025 Mazda CX-60 25S AWD Premium 甘甜湯頭試駕

德國跑車與酒杯